元宵擺暝
迎神繞境
在遶境前一天,廟方會進行「清道」儀式,由保長公手持酒壺與青竹枝,腳踏醉步,領數名村丁,扛「清道旗」(福州話:tshiŋ1-tɔ6-ki2)、敲開道鑼,沿路張貼印有「清潔衢道(街衢)」文字及該村境廟名的黃(紅)紙,隊伍巡行村境,進行「清道」任務,通知孤魂野鬼、閒雜人等迴避,另一方面在天亮時巡視路線、避開危險路面,使得次日晚上遊神隊伍能安全出巡。
燒馬糧活動。家家戶戶會收到鄉公所發的磚頭,堆疊成圓後內部放上馬糧並點火燃燒,等待白馬尊王的隊伍經過。白馬尊王的隊伍經過時會將神轎向家戶傾斜與家戶互動。
擺暝期間,村內神明出巡繞境。下午或入夜之際,神明起駕出巡繞境,陣容相當盛大,民眾沿街設供祭拜,持香等候隊伍。神明正式出巡,為首的是高舉寫有祭祀主廟或主神的「高照(福州話:kɔ1-tsieu5)燈」,又名長棍燈,接著是保長公替遊行隊伍開道,雙手各持酒壺與青葉竹枝,一邊大幅搖晃身軀、腳踩醉步,一邊以青葉竹枝拍擊馬路作打掃狀。接著七爺、八爺開路,其身上都會掛滿一串串的光餅(東引地區),沿途讓人摘食。接在後面的是數尊「孩囝」(神偶,口語音近「黑央」),由人在神偶內頂著,行走時不時用跳的方式前進。跟在孩囝後的是「馬奴」,為神明的座前騎。元帥緊跟馬奴後,再接下來是花燈隊,之後是香爐、神轎,四周圍著衙役兵將,一名手持「敬神如神在」牌,神轎後則是鼓板隊以及信眾,其間穿插執著神尊聖號的旗幟或提著燈籠,一路浩浩蕩蕩,鑼鼓喧天,所經之處,家家戶戶燒香燃炮相迎。
馬祖列島中比較特殊的是北竿,當地盛行「扛乩文化」[3],神明出巡的隊伍中,都有廟宇的乩將(馬祖話稱「乩腳」,ㄍㄧ ㄎㄚ)抬著乩轎隨行。例如北竿坂里在元月十三,人們恭迎坂里境白馬尊王,匯集鄰村神明,一起前往二公里外的白沙平水尊王廟作客拜訪,沿途神轎互訪,鼓板喧天,響徹離島海濱。回程時,家家戶戶燃燒馬糧,慰勞白馬尊王的坐騎白馬,祈求神明保護鄉里。